中国为不育不孕治疗提供最新一级证据

发布日期:2024-02-18 07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无论从有效性、安全性、经济性角度考虑,在非严重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中,常规体外受精技术都应被推荐为最佳治疗方案。

整理 | 燕小六

通讯员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仰东萍、孔菲

就在2024农历春节前夕,中国学者研究再登《柳叶刀》,为生殖医学提供最新的一级(Level 1)证据。

乔杰院士团队、黄荷凤院士团队,以及我国8省、10家颇具代表性的生殖医学中心联手,在男性因素不严重的不孕不育夫妇中,比较了两种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效果。它们分别是常规体外受精技术(常规IVF)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(ICSI)。

研究提出,无论从有效性、安全性、经济性角度考虑,在非严重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中,常规IVF技术都应被推荐为最佳治疗方案。研究证实,ICSI技术不能提高这类夫妻的第一次移植后活产率,且获得的可利用胚胎数较少、移植率较低,后续观察到的累积活产率也相对较低。

《柳叶刀》同期发表述评称,在治疗非严重男性因素致不孕时,前述研究为生殖医学从业人员提供了“一级证据”。这是级别最高的证据,可强烈推荐给所有临床人员。

科研解读

这项研究于2018年4月4日至2021年11月15日,共筛查3879对夫妇。研究排除了接受供精或捐卵、前次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受精率低(≤25%)、接受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以及其他禁忌症等患者。

最终,有2329对夫妇入组,随机分配到常规IVF治疗组(1175对夫妇)和ICSI治疗组(1154对夫妇)。

试验信息。图源/The Lancet

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第一次移植后的活产率。次要结局指标包括:受精率、受精失败率、移植率、流产率、早产率、低出生体重率等,以及持续随访两组人的累积活产率等。

结果显示,ICSI组和常规IVF组的首次胚胎移植后活产率分别为33.8%(390对)和36.6%(430对),无显著差异[aRR=0.92,95% CI: 0.83~1.03]。此外,ICSI组和常规IVF组分别报告2例(0.2%)和1例(0.1%)新生儿死亡。

在次要结局指标方面,ICSI组也没有表现更佳。相较于常规IVF组,ICSI组的D3可利用胚胎数较少、移植率较低。D3是指胚胎处于发育阶段第3天。而在受精率、受精失败率、流产率、早产率、低出生体重率等其他次要结局指标方面,两组均无显著差异。

随访显示,在随机后12个月内,若使用本次常规IVF或ICSI获得的剩余胚胎进行多次移植,ICSI组的累积活产率(44.5%)低于常规IVF组(50.9%)[aRR=0.88,95% CI: 0.81~0.96]。持续随访观察至2023年8月31日,ICSI组的累积活产率(46.7%)仍低于常规IVF组(52.6%)[aRR=0.89,95% CI: 0.82~0.97]。生存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一致的研究结论。

在意向治疗人群中,常规IVF组与ICSI组的累积活产率比较。图源/The Lancet

警惕,ICSI不宜超适应证使用

1978年,全球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。10年后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迎来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。迄今,全球试管婴儿数量已突破千万,我国每年约有30余万例。

相关技术也在发展。常规IVF技术是试管婴儿技术的“初始形态”,俗称“一代试管”。它需要将卵子和精子取出体外、完成受精。等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后,再植入女方子宫、生长发育。

这对精子有要求。精子数量少、活力低,就无法激发顶体反应、钻进卵子的透明带,受精也无法完成。

ICSI被称为“二代试管”。它不受限于精子数量、浓度、形态、活力等。因为它会用到特制显微穿刺针,在体外把单条精子直接注入卵母细胞胞浆内,以提高受精率。严重少弱畸精子症、无精子等男性不育,或传统IVF失败的患者,是这一技术的适用人群。

然而,自1992年问世至今,ICSI的使用范围不断增加。全球有近2/3的试管婴儿周期采用ICSI受精。其中,欧洲和北美占70%,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接近100%。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4月数据,全球约17.5%的成人患有不孕不育症。源于男性的最常见不育因素就是精子相关问题,发生率约为10%。也就是说,大量非男性因素导致不孕的家庭,都在使用ICSI、圆自己的父母梦。

超适应证使用可能带来不良结果。《生殖医学杂志》2021年文章显示,ICSI操作步骤是侵入性的,在多个环节可能影响胚胎及后代发育,具有潜在的遗传风险。而且,ICSI技术避开了精子自然选择的过程,可能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患病率,包括膈疝、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、法洛四联症等。其实验室操作过程相对复杂,治疗费用相对较高。

2013年,时任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学管理局(HFEA)负责人的丽莎·雅丹(Lisa Jardine)公开发言称:“ICSI用得太过频繁……拥护该技术的科学家已经发现,通过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而出生的男婴很可能具有较低的精子数量,由此会导致下一代的生育问题。”

目前,我国ICSI使用率约达40%。临床在使用相关技术时,要遵循原卫生部卫科教在2003年发布的176号文件。其中明确提出,非男性因素的不孕夫妇不符合ICSI指征。

临床难点

真到用时,医生、患者顾虑重重:如果不用,受精率可能下降,会不会影响活产儿的几率?

尝试试管婴儿的夫妇往往存在高龄、高危等风险因素。受精率降低,意味着生育成本增加。他们可能等不起。

前述《柳叶刀》研究把目光投向活产率,因为这才是辅助生殖技术最终的结果体现。根据结果,排除严重男性因素外,使用ICSI和常规IVF没有优劣之分。研究还强调,鉴于ICSI的侵入性操作,和额外费用、潜在的后代健康风险增加有关,不建议在非男性因素致不孕的人群中常规使用。

ICSI技术运用至今30余年,其子代生育能力、远期生长发育问题、中老年肿瘤以及慢性病等长期不良结局发生率,目前无法明确。长期安全性问题亟需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。

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息,前述研究是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成果,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。团队在中心主任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带领下,联手浙江大学黄荷凤院士等,历经5年多时间完成,是一项多中心、开放、随机对照试验。

参考文献:

1.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in-vitro fertilisation for couples with infertility with non-severe male factor: a multicentre, open-label,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. The Lancet, 2024. doi.org/10.1016/S0140-6736(23)02416-9

2.Financial costs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r patients in low- and middle-income countries: a systematic review. Human Reproduction Open. Volume 2023, Issue 2, 2023, hoad007. doi.org/10.1093/hropen/hoad007

3.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后代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. 生殖医学杂志. 2021年10月第30卷第10期. DOI:10.3969/j.issn.1004-3845.2021.10.024

4.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、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. 卫科教发〔2003〕176号

来源:医学界

责编:田栋梁

编辑:赵 静

*"医学界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
推荐阅读